“我還是喜歡你桀驁不馴的樣子”。提到這句聞名于《西虹市首富》的經典臺詞,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類似的感覺,身處時代變革下的合資品牌更能深有體會。
客觀來說,早些年的合資品牌,并未給予中國市場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就拿智能化配置來說,當自主品牌不計成本地搭載智能大屏、引入科技配置的時候,合資品牌仍堅持著“駕控至上”的產品理念,即便技術難度并不大,但更多的是主觀層面的不在意。當然,這種想法無關對錯,畢竟優秀的機械素質,足以俘獲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伴隨著新能源時代的發展,汽車行業格局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合資品牌除了“技術堡壘”被逐步瓦解外,全新的競爭賽道,也不得不令其打起十二分精神。繼“大眾入股小鵬成第三大股東”,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及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后,長安福特接管電馬業務,成為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調整。
相較于“福特電馬”的稱呼,2020年4月,其上市之初的“Mustang Mach-E”無疑具有更強的國際化屬性,按照當時國外媒體的評價,它是“最有實力挑戰Model Y的車型”。此后,為了更好的融入市場、加速發展,去年福特中國不僅為其帶來更好記的中文名,還成立了福特電馬赫科技有限公司,意在實現全新技術、產品、形象的快速落地。
事實上,即便相較于大眾ID系列、豐田bZ系列,福特電馬的誕生時間并不算晚,而之所以發展節奏較慢,與居高不下的定價、遲遲未能交付有著很大關系。更深層次來看,則是考驗著企業針對產能保障、供應鏈體系的綜合協調能力。比亞迪、特斯拉都是擺在眼前的例子,若無法積累銷量,則很難降低成本;不具備市場體量,技術的迭代與普及也會難上加難。
因此,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長安福特,核心訴求都是要快速累積優勢。大眾選擇小鵬,看重的是后者在快充技術、基建布局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入股事小,現成的資源無法用金錢和時間來衡量。
而豐田為在華研究中心冠上“智能電動”二字,并強調“迅速開發并提供令中國顧客滿意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則充分體現出中國市場在豐田全球新能源布局上的重要性。除了維持市場占有率以外,依托成熟市場打造下一代具有競爭力的電動產品,才是其最終訴求。
同樣的道理,福特電馬并入長安福特運營體系,并非是“開歷史的倒車”,相反,能夠依托長安福特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更快地實現產品普及、縮短服務半徑,打響品牌知名度,遠比虛無縹緲的“獨立形象”更為重要。只有完成前期“由0到1”的積累,才有資格談“1到100”的壯大。此外,長安福特還為福特電馬車主帶來“全面升級高通第三代驍龍座艙平臺”,更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貼心福利和品牌誠意。
不可否認,至少從銷量層面來看,如今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和話語權,相比之下的多數合資品牌,仍處于前期布局的積累階段。但必須承認的是,合資品牌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并且在全球市場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在實現“大象轉身”之后,也能實現更快奔跑。新能源時代的競爭尚未塵埃落定,至于誰能笑到最后,答案還得交給未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