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續航是不是越遠越好?面對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網絡上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聲音。正方自然是堅持“根治續航焦慮”,而反方則考慮到“購車成本增加”,至少就現有的技術水平而言,反方占據著絕對優勢。
不過,站在車企的角度來看,有需求的地方自然就會有市場,針對大容量電池、長續航車型的研發,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主流賽道之一。就拿率先布局的蔚來汽車而言,早在2021年年初,蔚來便發布了“150kWh固態電池”,雖說并未達成2022年四季度交付的目標,但去年蔚來李斌實測搭載該電池包的蔚來ET7連續行駛1044km,足以令人滿懷期待。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反轉竟然來得這么快。4月8日,在蔚來150kWh電池包自駕318川藏直播活動的連線中,李斌表示:“(150kWh電池包)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啊,誰沒事一口氣開1000多公里啊”。言外之意,其并沒有絕對的存在必要。當天晚上,智己L6以“首搭固態電池的量產車型”身份開啟預售,頂配車型預售價33萬元。
眾所周知,在造車新勢力誕生初期,車企需要關注度和曝光量,早年間的李斌,曾因“油車除了能聞汽油味還有什么好”、“保時捷工廠比不上江淮工廠”等言論而備受詬病,雖說引來了一些黑粉,但也實打實地令蔚來汽車時刻站在聚光燈下。如今看來,正應了那句“先生以身入局”的評價。
與以往不同的是,李斌針對150kWh電池包的評價,特別是基于自身長處的角度上發表觀點,足以引發深思。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即便駕駛毫無續航焦慮的燃油車,單日單次的續航里程很少會超過1000km。相較于車輛能夠跑多遠,表顯剩余續航準不準、充電速度快不快,以及沿途充電站是否到了就能用,才是影響續航焦慮的關鍵。如果非要開著純電車型勇闖“無人區”,恐怕150kWh電池也不夠用。
此外,蔚來秦力洪曾在去年表示,150kWh電池包的成本很高,“相當于一輛蔚來ET5”;即便是按照新車入門售價來算,也達到了30萬元左右,意味著更高的享受成本。換句話說,1000km續航就像是錢包里的錢,大家想要的是“可以不用,但最好能用”;但如果這筆周轉資金需要高額的“利息”,將會令消費者重新定義“需不需要”。
況且,如果單純追求“更遠續航里程”的話,純電車型并非最優選,混動車型才是理想的答案。據可靠消息,比亞迪今年將發布第五代DM-i混動系統,首發搭載車型海豹06,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僅有90km,但NEDC工況油耗低于3L,綜合續航里程有望超過2000km。同時,吉利也將推出新一代雷神電混技術,其混動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6%,綜合續航將超過2000km。
顯然,相較李斌過去多年頻出的“金句”,針對150kWh電池包的評價可謂十分“接地氣”。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出發,“破千公里續航”車型只是車企展現實力的方式,完全沒有必要跟風入手;如果真的有高頻率、高強度的續航需求的話,或許早就應該選擇問界M7或理想L8了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