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退回至10年前,哪家車企敢在公眾場合高談闊論地標榜“智能”,想必多數人的第一感覺會是“忽悠”。甚至會認為,只有質量提不上去、油耗降不下來,舒適度不高、豪華感不夠的產品,才會用虛無縹緲的“智能”充當體面。
但在新能源時代下,“智能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甚至是10萬級家用車市場,也能在車企配置下探、瘋狂內卷的過程中,找尋到不少智能化的蹤跡。
那么,什么才是“智能化”呢?想必了解的人會脫口而出“智慧座艙”和“智能駕駛”,這兩方面的奠基者,應該非特斯拉莫屬,但如今已屢見不鮮。不過,在1月16日舉辦的“2024比亞迪夢想日”中,比亞迪則給出了不同意見,除此以外的“整車智能”概念,成功地為其它新能源車企上了一課。
客觀來說,智艙和智駕固然重要,但在移動空間、出行伙伴和生態終端等屬性定義的前提,車輛首先得是一輛“車”,即保證最基本的出行需求。換句話說,也許并非每個人都需要極簡的人車交互、尚需時刻準備接管的駕駛輔助,但更舒適、安全、高效、個性的駕乘體驗,相信沒有人會拒絕。
如何實現“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有機融合呢?比亞迪帶來了最新的璇璣智能化架構。總的來看,璇璣架構由一腦、兩端、三網、四鏈組成,更加淺顯地說,整車智能便是基于中央大腦、AI系統、互聯網和感應鏈,既能具備持續迭代、暢聯無阻的智能思維,又能兼顧精準控制、安全高效的智能反饋,為日常用車帶來更多舒適、無憂與便利。
“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正如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言,相較于應該成為“附加題”的智艙和智駕,整車智能更與消費者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應該成為新能源車型的核心“得分點”。比亞迪要做的,便是在扎實的“三電系統”下,引領新能源行業朝著更加有益于消費者的方向發展。率先在正確且艱難的賽道上發力,也會奠定比亞迪的領先優勢。
當然,與造車新勢力不同的是,比亞迪擁有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如此一來,比亞迪車型能夠避免“部件東拼西湊”所帶來的局限性和遲滯性,而是在掌握零部件迭代節奏的同時,令各部分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協同優勢。就像同樣是采埃孚變速箱,寶馬與其深入合作的調教,與其它品牌買來就用的表現,有著天壤之別。
更為難得的是,作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領導者,比亞迪還將投入50億建設全球首批全地形專業賽車場,在推廣新能源時代的汽車文化、助力百萬人下賽道的同時,還有望成為中國賽車手的“搖籃”。
除此以外,比亞迪也著重強調了在“智慧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的布局,包括手掌鑰匙、全場景智能語音、車載無人機,以及背靠4000多名工程師的“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均帶來了一鳴驚人的表現。今年比亞迪的智能化表現,恐怕也不會再低調了。
“比亞迪文化就是工程師文化”。在此次活動中,這句口號顯得振聾發聵,也道出了比亞迪由三年前銷量不足50萬輛,到去年年銷量突破300萬輛的秘密。比亞迪的成功之道,也許借助了一點點的機遇和幸運,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多年的持續積累、始終堅持、勇于創新。就像卡爾·奔馳、尼古拉·特斯拉一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工程師,而如今的比亞迪工程師團隊,也有望被歷史載入史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