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開篇有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將這個道理放在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同樣適用。
內燃機的發明與推廣,令奔馳品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隨后誕生的福特、豐田、法拉利等品牌,為燃油時代的發展提供了充足助力。然而,隨著市場格局不斷變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有不少品牌或選擇賣身求存、或選擇扎堆取暖,因而造就了如今的全球汽車巨頭。
同樣,就中國車市而言,在經歷了2010年左右的“野蠻增長”時代后,行業格局逐步清晰起來,而曾經諸如眾泰、力帆等年銷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臺體量車企的落幕,也為剩下的選手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就拿過去的2021年來說,奇瑞汽車、上汽乘用車、比亞迪汽車和一汽紅旗便取得了不俗的銷量成績,其中超過70萬臺的便有三家,至于具體的數據如何,下面一一來看。
奇瑞發力,創下歷史新高
在不少人眼中,奇瑞汽車始終保持著“理工男”的形象,雖說擁有過硬的技術積淀,但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卻很難脫穎而出。不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經歷住市場的考驗之后,奇瑞汽車于2021年迎來了自身的高光時刻。
數據顯示,2021年奇瑞集團累計銷量達到961926輛,實現同比增長31.7%,不僅增速領先于其他大多數品牌,還創下了品牌的銷量新高。此外,在海外布局方面,奇瑞集團出口量達269154輛,同比增速更是達到136.3%,可以想象,雖說擴大海外市場比較難,但卻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銷量基數的重要手段。奇瑞集團在“走出國門”方面也獲得了更多經驗。
具體到單一品牌,奇瑞汽車去年累計銷量達656846輛(含出口),實現同比增長46.3%,相較于不少年銷量只在十幾萬臺的二線合資品牌,展現出十足的發展潛力。同時,隨著去年“鯤鵬動力”的發布、以及瑞虎8家族的不斷壯大,想必奇瑞汽車未來的品牌向上之路也會越走越穩。
此外,作為剛剛獨立的子品牌,捷途汽車2021年累計銷量達154077輛(含出口),同比增長17.9%,成為奇瑞集團布局在SUV市場上的又一把“鋼刀”。獨立之后,捷途X和捷途T-X先后亮相,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沖擊力,二者能否在今年助力品牌再創佳績,不妨拭目以待。
上汽乘用車開花,海外市場穩固
作為全球體量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上汽集團在中國車市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品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不過,上汽集團也在不斷探索自主品牌的發展,上汽乘用車去年的表現,也沒有令人失望。
2021年,上汽乘用車全年總銷量達到800767輛,在逆境之中實現同比增長22%,同樣創下了歷年新高,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上汽乘用車的廣泛布局。首先,榮威品牌、MG品牌主打科技感、年輕化,成功打入80、90后主流消費者圈層;而上汽大通旗下龐大的MPV家族,令其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此外,飛凡汽車、智己汽車主攻新能源市場,為下個時代的競爭埋下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著龐大的資源整合和供應能力,上汽乘用車去年累計出口量達290767輛,同比猛增68%,實現蟬聯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冠軍。在旗下各個品牌均穩步發展的情況下,相信上汽乘用車也會成為上汽集團一張響亮的“全球名片”。
比亞迪猛增,新能源優勢明顯
提到去年最火的中國車企,相信比亞迪會是經常提起的品牌之一;而此前僅僅出現在合資品牌上的“訂單接到手軟”的情況,如今在比亞迪旗下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及海豚等熱銷車型上也有所顯現,以至于網友稱比亞迪如今是“產能決定銷量”。
數據不會騙人。2021年比亞迪乘用車全系銷售730093輛,同比猛增達75.4%,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自主品牌增速的“天花板”水平。更為難得的是,去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593745輛,增速更是超過了200%;且EV與DM車型的銷量分別為320810輛、272935輛,比例幾乎是1:1。
不難發現,如今的新能源車型已經是比亞迪的營收助力,早早便拋開對于燃油車型的依賴,更有利于比亞迪進入發展快車道。同時,比亞迪手握“刀片電池”和“DM-i超級混動”兩大法寶,在純電動和插混領域都具備了十足的話語權,如此技術扎實、而且還不偏科的表現,恐怕會令大多數合資品牌都自愧不如。
紅旗穩健,表現雖敗猶榮
從2018年終提前17天完成“年銷3萬輛”的表現開始,一汽紅旗正式開啟了它的“逆襲之路”。2019年銷量10萬臺、2020年銷量20萬臺,再到前不久剛剛公布的2021年銷量突破30萬輛,一汽紅旗用了三年時間,銷量便翻了10倍,不得不令人對其刮目相看。
現如今,一汽紅旗已經具備了完善的產品布局,無論是轎車還是SUV市場,無論是傳統燃油還是純電動領域,一汽紅旗均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而且幾乎所有車型售價均在15萬元之上的布局,令這份成績單具備了更多含金量,它也成為為數不多敢于正面對抗二線豪華的中國品牌。
不過,早在去年年初,一汽紅旗便將原計劃“2022年銷量突破40萬輛”的目標提前至2021年,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一汽紅旗最終以10萬輛差距沒能完成年度目標,客觀來說,同比增速50%表現已經不錯,可以稱得上是“雖敗猶榮”。不過,品牌的發展還需一步一個腳印,至于今年能否完成這一目標,也充滿了很多未知數。
結語:早在2019年,業內專家和車企大佬均預測“中國車企未來將剩下5家左右”,而以上四個品牌和號稱“自主鐵三角”的吉利、長城和長安,無疑具備了更多的可能。可喜的是,合資品牌的溢價能力和技術優勢正在被自主不斷追趕,越來越成熟的車市環境,最終也將令消費者受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