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為以往僅作為“代步工具”的私家車賦予了更多可能,除了動力系統的轉變外,智能車機、駕駛輔助、整車OTA升級等功能的開發,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與舒適。就拿最棘手的“產品召回”來說,若非質量問題,車輛不用再費時費力地開到4S店,只需遠程下載更新包,便能令設計缺陷得以彌補。
當然,雖說智能化、網聯化的產品屬性是行業大方向,但“領先技術”的陰影中,同樣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近日,一位高合HiPhi X車主便發布了一則“行車記錄儀疑似泄露隱私”的視頻,這個看似不痛不癢的“趣聞”,令同款車型的其他車主、甚至是整個智能電動車用戶群體感到深深的擔憂。
據這位車主描述,他在沒有借助任何外部軟件的情況下,僅通過行車記錄儀內的“車車互聯”功能,便可獲取到其他車輛的實時視角。更為關鍵的是,只需對方車型的網絡狀況良好,他甚至能夠連接距離上千公里的外地車輛;同時,操作該功能不需對方車主同意,別人的行車記錄儀,很容易就變為自己的“監控器”。
“互聯網時代沒有隱私”。顯然,即便網絡時代的發展令信息逐步透明化、傳播更加普遍化,但行車記錄儀信息的曝光,無疑令自身的“底褲”一覽無余。針對這種情況,高合汽車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示該功能“需要車主二次確認后開啟”、“下電后無法使用”,以及“設置多種保護及確認措施,無任何存儲”,并將根據最新法規要求進行更新。聲明發布后,最初發現這一功能的用戶再次嘗試該功能,以失敗告終,可見這一Bug確實得到了整改。
誠然,如果僅針對高合HiPhi X首次出現的“疑似隱私泄露”進行聲討,難免會顯得小題大做,但繼續航焦慮、安全焦慮之后,“隱私焦慮”也是眾多智能電動車用戶心中的痛。除了行車記錄儀外,包括環繞車身的360度全景影像的攝像頭、車內前排甚至后排的攝像頭,都有可能成為別人“了解”自己的工具。
早在去年,特斯拉就曾因“車內攝像頭泄露客戶隱私”的話題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為此,特斯拉的回復是“北美以外市場并未激活”。相較而言,雖說比亞迪也難逃類似質疑,但比亞迪漢在車內攝像頭處增加了一塊塑料蓋板,僅用“幾元錢成本”,便能令車主感到更加放心。多說無益,有溫度的做法,才是處理問題、互相理解的正確開端。
除此以外,在大量電子器件的加入后,智能電動車逐步普及了遠程啟動、無鑰匙進入,以及停車監控等功能,但與此同時,別有用心的人能否通過技術手段破解安全防控、進而操控車輛,也成為不少車主的擔心,即便這種概率比較小。如何打消用戶心中的芥蒂,也是新能源時代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結語:“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智能電動車的普及是大勢所趨,且提升產品的智能化屬性,也是車企技術競爭的主賽道之一。不過,“隱私安全”與“行車安全”一樣,都是用戶心中不可觸碰的紅線,車企需要拿出更多的態度和行動,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隱私擔憂。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