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并非重大的傳統節日,也沒有眾多明星大咖助陣,但每年的“315晚會”,仍能吸引大家的準時關注。不同的是,普通消費者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哪些質量問題、銷售騙局,而品牌方、廠家則默默祈禱“吃瓜”不要吃到自己身上。
當然,之所以稱之為“晚會”,也正是因為其傳播范圍廣、行業影響力強,一旦在全國觀眾面前公之于眾,即便此前隱藏得再深,也會在確鑿證據面前得到“一夜整改”。同時,315晚會涉及到普通消費者的“衣食住行”,越來越大的消費市場,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時至今日,汽車早已普及至千家萬戶,而隨著人均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關于營銷、產品、售后等問題也逐步凸顯出來。目前來看,今年的315晚會并未有汽車品牌上榜,但如果非要推選出一個品牌的話,可能新能源行業最有可能首當其沖。
早在晚會開幕前一天的3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2年全國投訴舉報情況。數據顯示,由12315平臺等渠道共接收關于新能源汽車投訴舉報1.6萬件,同比增長62.84%;作為對比,2022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567.4萬輛,同比增長90.0%。“買的越多,投訴越多”,在新能源市場展現得淋漓盡致。
客觀來說,在2018年前后補貼最瘋狂的年代中,新能源市場確實出現了一批濫竽充數的車企,技術短板、渠道弊端等問題,影響了首批用戶的體驗。不過,經歷過前期淘汰后,如今仍活躍在車市上的新能源品牌已算得上是同級佼佼者,之所以還有這么多的問題,暴露出國內新能源市場只是“夠大”,但還沒有“做強”。
在營銷宣傳層面,為了創造傳播亮點,部分車型在上市時喊出“XX范圍內最好的車”的說法,而這種涉嫌“夸大宣傳”的營銷方式,也由最初的一兩個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刮起一陣“不吹牛不會賣車”的不正之風。之于同行來說,這種宣傳方式不利于良性競爭;之于消費者來說,可能買到不符合預期的產品,從長遠角度來看,顯然是弊大于利。
此外,與燃油車型相比,新能源車型在工廠產能、零件供應等層面存在不足,以至于品牌的交付能力受到了極大考驗。在此背景之下,消費者訂車之后,短則需要等一到兩周,長則需要等待三至六個月,頻頻推遲的提車時間,甚至訂單被“插隊”的情況,也對消費者造成不小的困擾。
聚焦至產品質量,新能源車型更是令用戶心中感到一陣苦水。近些年,包括車輛自燃、續航虛標、剎車轉向失靈、駕駛輔助失效、車身異響及影音系統故障等等投訴不斷,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站在聚光燈下的新能源品牌便會成為車市頭條。不過,至少就頭部車企而言,其產品質量還是有著一定的背書,而整個新能源時代的發展,也需要在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中緩慢前進。
此外,新能源車型的一大優勢是“智能化”,但自去年集中爆發的功能付費解鎖、中控車機廣告,甚至是“廠家遠程鎖車”等問題,也對用戶的使用體驗、個人隱私及用車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如何規范企業權限范圍,制定合理的行業準則,也是逐步成長的新能源市場需要進步的方向。
結語: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時代是不可逆的大趨勢,去年的銷量數據便是最好的證明;即便這個行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消費者也不至于“因噎廢食”,徹底將其排除在選擇列表之外。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應該像“鳥兒愛護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名聲,雖然都說互聯網沒有記憶,但在關乎到消費者利益的問題上,歷史總會給出最客觀、真實的評價。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