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傳統車企而言,穩固燃油市場和開辟新能源賽道,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時代要求。如果沒有燃油市場的體量支撐,則企業發展便將步入“空白期”,而失去新能源賽道的參與權,在未來的競爭中將顯得愈發被動。不過,比亞迪算是其中的“特例”。
早在2022年3月,比亞迪便正式停產燃油車。這一策略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比亞迪2021年燃油車銷量占比僅有18.4%,相較新能源車型而言競爭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新能源產品處于爬坡階段,優化產能更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得益于此,比亞迪實現了“輕裝前行”,除了在去年實現超300萬輛產銷數據以外,最新公布的2023年財報,再度令人刮目相看。
數據顯示,比亞迪2023年營收達到6023.15億元,同比上漲42.04%;同期凈利潤為300.41億元,比上年增長80.72%。作為參考,去年吉利集團總營收為營收1792億元,歸母凈利潤53.08億元;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1734.10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46.82億元。用一句話來形容比亞迪,“遙遙領先”再合適不過了。
事實上,之所以諸多傳統車企不敢貿然“ALL IN新能源”,主要出于市場基盤和盈利能力兩方面考慮,換句話說,燃油市場依舊是傳統車企重要的銷量和利潤支撐點。不過,對于以“二次充電電池”發家的比亞迪來說,前瞻性的技術鋪墊和對于供應鏈的集中整合,令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游刃有余,所謂的“大象轉身”,在比亞迪眼中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當下新能源品牌不少,但能夠實現規;,并扭虧為盈的車企寥寥無幾,比亞迪當然便是其中之一。在2023,比亞迪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3.02%,較2022年又提升了2.63%。相較而言,特斯拉去年毛利率為18.2%,同比下降7.35個百分點;即便是主銷車型均在30萬元以上的理想汽車,去年毛利率也只有21.5%。
毫無疑問,汽車毛利率能否“由負轉正”,并且維持在較高水平,決定著新能源車企是否邁入健康發展軌道,并且令研發、生產、銷量步入良性循環。站在這個角度看,比亞迪毛利率維持在遠超傳統車企“10%-15%”水平,意味其掌握著市場定價權和產品主動權,今年上市的“榮耀版”車型大幅降價,也許早有預兆。
除此以外,在去年的營收數據中,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占據80.27%份額,同比增長48.9%;同時,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同樣貢獻出約1185.7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0%。顯然,新能源汽車并非比亞迪的全部業務,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也會令比亞迪具備更強的抵御風險能力。
當然,比亞迪2023年財報算得上一份“完美”的成績單,但如果非要挑出美中不足的話,海外市場的開拓,將成為今年發展的重點。相較于上汽MG、奇瑞汽車來說,比亞迪出口銷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如果能夠趁著新能源時代的“東風”率先搶占全球市場高地,比亞迪有望帶來更大驚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