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雖說新能源車型在穩定性、保值率、續航里程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仍然代表著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對于純電動車型而言,更是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關于這一點,無論是從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相繼涌現,還是諸多傳統燃油車企爭相入局,均能夠得到驗證。
然而,雖說造出一款新能源車型不難,但是想要靠其助推銷量增長,顯然沒有那么容易。與此同時,若能早一步奠定新能源行業的領導地位,便能獲得未來車市的主動權,而前期市占率的多少,也將直接決定未來自己的體量大小。
那么,新能源車型數不勝數,到底哪家更強一些?前不久,上半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得以公布,這份榜單不僅體現了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場的“霸主地位”,更能夠看出自主品牌距頭部企業的實力差距。
Model 3穩居榜首,自主秦擠進前十
自去年特斯拉入華國產的消息公布以來,國內新能源車企無不人人自危;而年初Model 3正式量產交付之后,其月銷輕松過萬的成績再次證明,此前的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的是,Model 3在華地位正是其在全球市場的縮影,遙遙領先的銷量令所有新能源車型可望而不可及。
具體來看,6月份Model 3的單月銷量為35854輛,堪稱一騎絕塵,而上半年總銷量超過14萬輛的表現,更是與第二名拉開了極大的差距,其“零頭”都比第二名的半年總銷量多。當然,位列第二的雷諾ZOE也不差,6月銷量破萬、1-6月份累計銷量達到3.7萬輛的成績,同樣展現出了不俗的發展潛力。
除此以外,在排名前五的車型中,聆風、高爾夫e-Golf同樣也是車市中的熱門選手,月銷3千輛上下的成績,當下也算可圈可點。排名前五中唯一的自主品牌車型,出自在新能源領域頗有造詣的比亞迪,秦新能源憑借著過硬的性能、較高的性價比,上半年銷量同樣突破了2萬輛。
當然,除了純電動車型以外,插電混動陣營中也有不少頗具實力的車型,就拿寶馬5系新能源、歐藍德PHEV,以及帕薩特新能源而言,便分列榜單的第6位、第8位和第10位,單月銷量能夠維持在3千臺左右。
相信有人會問,自主品牌排第幾?雖說自主品牌陣營不缺少新能源車型,但是除了秦新能源擠進前五以外,大部分車型排名仍分布在10-20名,上半年平均月銷量集中在2000臺-2500臺的范圍內。與此同時,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僅蔚來ES6一款車型入圍前20名(排名第19),可以說是差點被“剃光頭”,可見還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
純電動成為主導,傳統車企后勁足
當然,除了單款車型的銷量排名以外,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型榜單,也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直觀來看,除了少數混動車型以外,純電動車型依舊占據了新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而且除了Model 3、奧迪e-tron等高端車型以外,大多數集中在緊湊型、小型車領域中。毫無疑問,想利用中低價位車型盈利非常難,但是只有在前期奠定較大的聲量、獲得足夠的信任背書,才能夠更好地立足于新能源行業。
另外,就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發展而言,雖說近些年涌現出不少造車新勢力,但是在終端銷量方面,傳統燃油車企的轉型車企無疑具備更強的“后勁”。至于背后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無論是研發實力、資金基礎,還是生產能力和質量把控方面,造車新勢力依舊欠缺著“火候”。不過,參考特斯拉歷經十余年發展才獲得如今聲量,還是應該給自主造車新勢力多一些時間。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無論是傳統燃油車型,還是造車新勢力,如果單靠每月數千臺的銷量,很難實現獲利,尤其是對于部分主攻中高端車型的品牌而言,甚至無法達到“收支平衡”。所以,銷量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壓艙石”,融資和砸錢只能解一時之渴,當“銷量-利潤-研發”形成良性循環,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結語:如同早期的手機領域一樣,當下新能源行業的技術變革逐步加快,陸續誕生的新產品在不斷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新能源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不過,新能源行業競賽不單單是研發的比拼,如何將科技落到產品,令體驗深入人心,用銷量證明自己,同樣成為所有新能源車企需要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