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汽車出口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但真正有底氣將“出口數據”頻繁體現在企業報表中,不過是最近兩年時間。乘聯會數據顯示,在今年1-6月份,中國汽車實現出口234.3萬臺,增速高達73%;而包括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等自主品牌,更是在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區的發達國家站穩了腳跟。
毫無疑問,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夠成功開拓海外市場,一方面是依靠多年來的技術積淀,逐步獲得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能源時代的率先起步,帶來具有引領時代的產品。當然,中國汽車出口量的提升,從側面反映出自主品牌實力的增強,而與之對應的汽車進口量,則呈現出逐年縮減的趨勢。
同樣還是以乘聯會數據為例,早在2017年,國內進口汽車仍有著123.8萬輛的龐大市場,但在經濟形勢變化、消費需求轉型等多方面影響之下,2022年的進口市場僅維持在88.5萬輛。到了今年1-6月份,進口車的進口量為34.6萬輛,同比再度下滑24%;而想要依靠后半年實現全年銷量同比持平,有著不小的難度。
如果將目光具體至單一品牌,更是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首先,奔馳與寶馬上半年進口量分別為93918輛、91021輛,同比分別增長36%、58%,依舊是細分市場的佼佼者。拋開在合資豪華領域的地位不說,奔馳旗下的AMG、寶馬旗下的M系列深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即便是在新能源時代,依舊能夠憑借著大馬力、操控感彰顯獨特優勢,在進口市場賣得好,并不令人意外。
相較而言,雷克薩斯作為“堅持不國產”的二線豪華品牌,此前憑借著地緣優勢,曾穩居進口榜單榜首,但在今年1-6月份僅賣出70505輛,同比下滑20%,遺憾位居第三。當然,雷克薩斯“常年加價”的市場印象,曾為其帶來引以為傲的品牌溢價能力,但面對智能化發展的落后,如今已不同往日。上半年曾傳出“裸車24萬多的雷克薩斯ES”,或許便是向消費者“低頭”的信號。
除此以外,保時捷和奧迪也是進口品牌榜單前五名的常客,二者上半年累計銷量分別為44011輛、28890輛,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保時捷作為“親民”的超豪華品牌,始終是百萬級豪車的選擇熱點,即便去年經歷“轉向柱風波”后,依舊并未帶來太大影響;而奧迪則是唯一在華建立兩家合資公司的豪華品牌,進口市場的是漲是跌,對其影響并不算大。
除此以外,在榜單前十名中,路虎、豐田、沃爾沃分別位列第六、第七和第九名,其上半年交付量維持在1萬-2.5萬輛范圍,同比漲幅從5%-48%不等。而林肯雖說擠進榜單前十,但累計銷量僅有10910輛,同比下滑達24%,可見其在國內合資市場遇冷的基礎上,進口板塊也不好過。
當然,還有跌出前十的MINI,其上半年銷量僅有8187輛,同比下滑44%,成為榜單上跌幅最大的品牌。MINI受今年上海車展的“冰淇淋事件”影響,引發不少網友憤怒,但要說真正值得焦慮的,則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瓶頸,而smart在吉利汽車的加持下,已有兩款純電車型面世。
顯而易見,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不僅僅影響合資品牌,還徹底打破進口車型對于性能、豪華、高端體驗的壟斷,拋開諸如高合HiPhi、蔚來等自主高端品牌的布局外,包括已經或即將在中國生產的路特斯ELETRE、奔馳EQE SUV、沃爾沃EX90,也將對進口車市場造成不小沖擊。如此來看,中國車市將在全球市場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而未來的競爭格局,也會呈現出更加多元、精彩的表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