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到底該不該打?
如果是放到2023年以前,恐怕不會有車企將這個話題擺在明面討論,畢竟相較于品牌溢價、盈利水平帶來的不利影響,銷量的提升顯得微不足道。不過,面對競品車型紛紛出招,“價格戰”似乎又成為決定車企如何生存的必經之路,一個月、兩個月尚且能夠堅持,但連續數月的銷量慘淡,令車企“不打也得打”。
當然,即便明知“價格戰”并非良策,且注定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沖擊自身的售價體系,但車企面對“降價”的態度,呈現出天壤之別。有些車企推出所謂的“綜合/限時優惠”,目的是為了提升4S店的到客率,企圖依靠產品本身達成交易;還有車企直接針對指導價進行下調,真金白銀的優惠,無疑具有更大沖擊。7月底上市的別克新君威,便屬于后者。
提到君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款標準的合資B級車,其除了均衡的產品力外,濃厚的商務標簽,也是其有別于同級競品的獨特之處。正因如此,老款車型將對手瞄準了邁騰、凱美瑞等車型,指導價毫無懸念地落到19.68萬-24.98萬元的主流區間。相較而言,新君威從定價上便帶來十足誠意,全系僅提供1.5T、2.0T兩款車型,官方指導價分別為15.98萬、17.58萬元,幾乎下探至A+級轎車速騰頂配的售價范圍。
不可否認,別克旗下車型的終端優惠確實不小,但新君威愿意“放下姿態”,從價格上實現降維打擊,無疑需要莫大的勇氣。或得益于此,在新款上市后的首個自然月中,君威8月份銷量達9268輛,環比增長89%,成為中型轎車市場的“黑馬”,同時也成為品牌內部僅次于GL8的銷量主力。用“翻身仗”來形容君威上個月的銷量表現,想必再合適不過了。
為何新君威能夠真正將“優惠”轉化為“銷量”?產品表現和市場定位,成為至關重要的兩大原因。就產品本身來看,新君威在降低入手門檻的同時,帶來了最新的家族式外觀設計,迎合了年輕人的審美;雖說其內飾、配置變化不大,但標配六安全氣囊、主副駕電動座椅、流媒體后視鏡、后座出風口的表現,也能極大地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放到15萬級轎車市場中,這樣的產品力算得上“真香”。
而在市場定位上,君威與君越雖說同屬中型轎車,但從定價水平、尺寸數據,以及領先科技的應用等方面來看,君越明顯更高一級。因此,新君威的使命便在于擴大市占率、提升關注度,而擁有了清晰的目標,自然也就能在價格策略上更加果斷、大膽。此外,早在9月初,別克官方還推出“限時專屬購車福利”,其中“新君威限時特惠12.98萬元起”的價格,令其9月份的銷量表現也更加值得期待。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看,君威之所以重拾“月銷近萬輛”的成績,不排除有消耗品牌溢價的可能,但無論是就合資品牌的發展瓶頸,還是新能源時代的大勢所趨而言,保留所謂的“溢價”并無太大意義;換句話說,只有賣得好的車,才配談溢價二字。可見,別克算是合資領域較為清醒的品牌,只有過得好今天,才能更加坦然地規劃明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