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內卷”成為促使各行各業快速迭代的催化劑,就拿汽車行業來說,這種現象便十分明顯。除了諸如降維打擊、價格戰等產品策略以外,在營銷層面,造車新勢力由“月初公布銷量”,再到“每周公布銷量”,以至于傳統的自主、合資品牌為了凸顯存在感,也不得不按照這種節奏加入內卷之中。
當然,雖說從技術角度來看,搶先公布上個月的銷量數據并非難事,但能否帶來持續增長的市場表現,對于車企而言才是不小的考驗。與往常一樣,造車新勢力在8月份的第一天便率先曬出成績單,而身處傳統陣營的吉利汽車,也早早地帶來了7月份的數據表現。
毫無疑問,7月份的吉利汽車又打了一場“硬仗”。官方數據顯示,吉利汽車7月銷量達138135輛,同比增長約13%。更為關鍵的是,其新能源銷量41014輛,創下了年內新高,令滲透率接近30%。對比之后長城、長安公布的新能源銷量來看,吉利汽車的產品轉型速度無疑按下了加速鍵。
事實上,傳統車企在轉型之路上,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總結來說,無非是技術儲備、產品布局和產能供應三大方面。就目前來看,以上實力的提升,并不是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增強,畢竟“叫好不叫座”的新能源合資車不勝枚舉。當然,若是沒有時間沉淀的話,想要一炮而紅絕無可能,很多人只看到比亞迪如今的成就,卻忘了早在上世紀末,它便在電池領域摸爬滾打。
因此,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初見起色,其實并非偶然。就拿備受關注的銀河L7來說,自5月底上市以來,其僅用了兩個月便實現月銷破萬,除了“吉利光環”的品牌背書以外,其在包括整車安全、電池安全、空氣質量等測試中的出色表現,精準地迎合了新能源時代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如今的銀河L7已經步入正軌,成為吉利插混車型的銷量擔當;而緊隨其后的銀河L6,也有望開辟出新的銷量增長點。
相較于插混領域,吉利汽車的純電車型有著更加穩定的市場表現。7月份,幾何純電系列銷量12528輛,扎實的續航表現,成為產品的差異化名片;而極氪品牌交付量達12039輛,創下交付歷史新高,并且從市場關注度來看,旗下三款車型均為同級熱門選項。當然還有睿藍汽車,雖說7月銷量4415輛并不算多,但布局換電賽道,令未來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布局新能源市場以外,近兩年,自主品牌的“出海”勢頭也愈發強烈,吉利汽車7月出口20482輛,實現同比增長約56%。拋開數據不說,近些年,吉利汽車先后收購沃爾沃,入股寶騰、路特斯、戴姆勒、阿斯頓·馬丁等品牌,為其布局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深遠的戰略布局,也會加速其成為全球頭部汽車品牌的步伐。
毫無疑問,雖說比亞迪和吉利都是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二者卻有著不同的發展節奏。比亞迪不用多說,領先的新能源技術,令其有底氣率先停產燃油車型,站在廠商排名的榜首;但吉利汽車對于傳統車企的轉型更有參考意義,多年的燃油車生產經驗并非“累贅”,只有抓住消費者的深層需求,才能更好地應對新能源時代的競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