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整個2021年,有許多重磅車型迎來首發、上市,諸如全新一代漢蘭達、全新一代奇駿等合資車型,無不吊足了眾人的胃口。遺憾的是,自主品牌很難獲得同等量級的關注,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中,“先看價格后看產品”成為不少消費者一貫的態度。
然而,剛剛于上海車展正式亮相的吉利星越L,便是這一規律的“另類”。自去年年底首次以代號“KX11”的身份走進大眾視野后,基于CMA超級母體打造、采用沃爾沃Drive-E 2.0T發動機,以及搭載5G-AVP 1km無人泊車系統等“猛料”便接連爆出,與同級合資緊湊SUV形成明顯反差。在不少人看來,星越L有著較強的產品力,但因為頂著“國產”的身份,其價格成為是否值得購買的關鍵。
5月25日,吉利官方正式公布星越L的預售價,14.8萬-18.8萬元的數字,瞬間引發軒然大波。有些人覺得定價不高,在預料之內;有些人則覺得價格沒有優勢,很難與合資品牌抗衡。那么,不足15萬元起售的星越L,賣得到底貴不貴?看過下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心里就會有個數。
星越L到底是什么級別?
關于星越L的產品定位,此前曾有不少說法。起初,當4770/1895/1689(mm)的車身尺寸,2845mm的整車軸距公布之時,不少媒體認為星越L是一款“中型SUV”;但是,在上海車展中,星越L則立志“重新定義緊湊型SUV最高價值標準”,將對手瞄準合資緊湊SUV車型。
類似的市場定位,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去年11月1日,車長4785mm、軸距2800mm的星瑞正式上市,“A級車的價格、B級車的尺寸”,不僅星瑞的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它更獲得同級少有的差異化優勢。顯然,星越L甘愿“自降身段”,也是為了獲得降維打擊的能力,即便都是“緊湊SUV”,但星越L產品力的含金量明顯更高。
除了尺寸以外,在動力方面,星越L也擁有著碾壓同級的優勢。在同級合資車型普遍采用1.5T、2.0L發動機的情況下,星越L直接帶來了源自沃爾沃Drive-E的2.0T中、高功率發動機,二者的最大馬力分別為218Ps、最大馬力238Ps,最大扭矩更是達到驚人的325N·m、350N·m,成為“大馬拉小車”的典型代表。“可惜有限速,動力想用都用不完”,是不少人看到這組數字的第一印象。
不難發現,猶如“田忌賽馬”一樣,星越L再次拿出媲美合資中型SUV的實力,卻將對手瞄準合資緊湊SUV。當然,作為一款全新國產SUV,如果星越L盲目令售價與途觀L、UR-V等中型車看齊,勢必會很難出頭,但14.8萬元這個相較CR-V、RAV4榮放等合資緊湊SUV還要低的起售價,不僅給消費者一個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更令其賦予自身無限可能。
星越L到底是想賣給誰?
分析完市場定位之后,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星越L到底想賣給誰。
同樣還以去年上市的星瑞來看。筆者從本地經銷商處了解到,在該店的星瑞客戶畫像中,30歲以下的用戶占到67%、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1%;另外,與同級合資家轎主銷中低配車型不同,配備L2級輔助駕駛、540°透明底盤等功能的尊貴型、旗艦型車型占比達到65%。年輕、高知、鐘愛“黑科技”,成為星瑞客戶的典型特征。
在這類消費者眼中,國產與合資在“品牌溢價能力”方面的差距已逐步弱化,相反,產品實力,或者說是使用體驗方面的優劣,才是評價一款車型是否值得購買的關鍵因素。此外,這部分消費者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并且愿意為高端配置買單,因此即便星瑞與軒逸、思域等合資家轎車型的售價不相上下,也能夠獲得上市6個月累計銷量達65276輛的成績。
因此,對于那些從骨子里便認為“國產不如合資”,意識還停留在“國產修車排隊”的消費者而言,顯然不是星瑞和星越L的潛在客戶。星瑞上市半年的口碑有目共睹,充分證明了國產與合資車的品質差距正進一步縮小,仍存有偏見的用戶“該醒醒了”;同樣,只有那些對于新鮮事物保持好奇,愿意了解國產車的用戶,更有可能成為星越L的車主。
當然,網上不乏這樣一批人,他們既肯定星越L的產品力,又不想接受星越L的14.8萬元起步的預售價,心里想著“等降了一兩萬再買”,這種心態實在是“天真”。同樣還以星瑞為例,筆者走訪發現,即便上市已過半年,目前仍為銷售淡季,本地4S店在“極大讓利”后僅提供2000元優惠,價格十分堅挺。
對于那些看慣了“大幅優惠”的消費者而言,星瑞的這種做法是非常冒險的,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星瑞能夠依靠產品力獲得市場肯定,而不用寄希望于價格。如此一來,星瑞不僅能穩固二手車行情、保障老車主的利益,還能拔高市場定位,樹立品牌形象,擁有著重要意義。
同理,星越L同樣有著類似的歷史使命。按照自主品牌一貫做法,星越L正式售價會有小幅下降,但最有也僅有數千元;如果你覺得14.8萬元的預售價貴、將期望寄托在終端多達萬元的優惠,筆者還是勸你干脆別等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