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仰望U8打開國產售價天花板的“潘多拉魔盒”后,一切似乎都停不下來了。
先是有著純電獵裝超跑之稱的極氪001 FR給出了76.9萬元的售價,而到了本屆廣州車展,這股風似乎刮的更猛了,諸如啟辰大V氫境上市價格99.88萬元;坦克700Hi4-T預售價70萬元;理想MEGA釋放出來的預售價,準備賣到60萬元內起步。
當然,這一切或許只是開始,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走高,越來越多新能源車型推向市場。用不少網友的話說,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天價”國產新能源汽車。
說到這問題也就來了,咱們的國產車爭先恐后賣“天價”,到底算不算一件好事?
針對此,輿論端也是褒貶不一的聲音。有人認為肯定算一件好事兒,因為回顧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國產車的“天花板”價格也就是15萬元,如果超過15萬元,注定是涼涼的結果。換句話說,過去幾十年的高端和豪華車市場份額,都被外資品牌給“吃掉了”,它們在中國市場賺的那叫一個盆滿缽滿。
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該讓咱們自主品牌品嘗一下高端汽車市場的“蛋糕”了。而從另一個角度去想,為什么漢蘭達、賽那、雷克薩斯這樣的日系神車敢加價賣,是因為自主品牌拿不出與之相抗衡的產品,而如今只能靠優惠來賣車,不就是國產車的功勞嘛?為什么奔馳、寶馬和奧迪現在賣成了“白菜價”,諸如奧迪A6L這樣的車一度賣到了裸車價30萬多出頭,就是因為國產車給的壓力,否則人家賣你四五十萬輕輕松松。
誠然,透過這個觀點去看,國產車如今把腰板給挺直了,推出售價越來越高的車型,似乎具有它的合理性,沒什么好質疑的。
但持相反觀點的人同樣看到了競爭的重要性,在這部分群體看來,現在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賽道有點“野蠻生長”的味道,前些年已經有不幸的消費者成了一些車企刀下鮮嫩的“韭菜”。
以筆者的一位朋友為例,他自己去年這個時候花40多萬買的蔚來EC6,僅僅過去了一年時間,便成了實打實的“落伍品”。不僅價格比今年新推出的小鵬G6和智己LS6等貴了快一半,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各種配置等等被人家拉開很大距離,還有智能駕駛輔助軟硬件都被人家吊打,關鍵現在賣的話連20萬都賣不到,讓人唏噓不已。
與此同時,他們還認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經說過的話,那就是特斯拉一直以來致力于通過大規模生產、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來降低成本,言外之意就是不斷降低電動汽車的售價,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實惠的購車選擇,將促進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普及和發展。反觀我們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它們又是否像馬斯克這樣思考一下讓利于民?
直觀來看,無論正方還是反方,他們的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對于此我們給予尊重。我們希望的是,國產車爭先恐后賣“天價”,是建立在自身實力真的到了那個階段,而不是看友商賣高價,我也不能在氣勢上被壓下去。如果我們的自主車企把精力放在暗自較勁誰賣得價格更高,而不去關注核心產品力的持續提升,那儼然不利于我們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