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飆升,甚至在4月1日-14日這個統計周期內,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占比達到50.39%,這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與此同時,新能源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尤其是小米SU7的強勢入局,使得新能源內卷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頭部車企都出現了收入增長顯著放緩乃至下降的現象。
正所謂無限機遇中充滿無窮挑戰,而在此背景下能夠展現韌性的車企,無疑具備穿越周期的能力,就好比前段時間剛公布一季度財報的理想汽車。
據悉,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總收入達256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凈利潤為13億元(扣除股權激勵費用)。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理想汽車已連續六個季度實現盈利。
銷量和毛利率是任何一家優質企業都渴望兼顧的兩個經營目標,理想汽車經過一系列高效務實的內部調整,將其守得很好,展示出了新勢力“領頭羊”的定力。
不過,還有許多價值點隱藏在財報背后,并不被廣大消費者所知道。或許我們抽絲剝繭一番,你會對理想汽車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時間比業績更重要
一季度財報中展示了理想汽車的營收、銷量、現金流、研發投入、充電樁數量等等一系列數據,都非常亮眼。但相較于這些肉眼能夠看到的數據,大家不曾覺察到的時間因素,其實更具價值點,雖然在財報中沒有直觀體現出來。
那就是繼理想MEGA之后,理想汽車未來的純電產品規劃。事實上,在本次電話會議分析師問答環節中,李想針對是否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進行純電產品方面的準備進行了回答。
其提到今年不會發布純電SUV產品,會放在明年上半年,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現階段銷售中高端純電SUV,足夠多的自營超充樁是必要條件,李想認為當自營的超充樁數量達到和特斯拉中國相近的數量時,才是產品推向市場的合適時機;二是如果要支撐一個新車型獲得過萬的月銷量,全國需要新增大概500-600個固定展位,否則就會出現增加產品數量但并沒有增加銷量的問題。
短期來看,純電產品的節奏調整,使得理想汽車在接下來的月份仍需依靠增程L系列來穩銷量,鑒于當下的市場環境,這段時間對于理想汽車勢必是有壓力的。
但從長期角度來看,推遲純電產品的上市節奏,是理想調整自己應對未來競爭的方式,為理想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純電產品、布局渠道贏得了時間,反而成為了現階段最好的解決方案,對于新勢力車企而言,盤子鋪得太大,失去節奏,往往會拖垮效率,這從幾家新勢力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結果差異,可窺見一斑。
別忘了李想對產品的嗅覺靈敏、理想增程產品過往的成功表現,正是基于李想在重要戰略上的堅定。當下車市“價格戰”此起彼伏,新車價格一再走低,對于做高端車的企業來說生存環境越來越苛刻,但即便如此,理想汽車的毛利率維持在健康的20.6%,這是理想經營效率和成本管控能力的綜合體現。
就像當初增程技術不被認可一樣,待到明年理想純電產品相繼上市,市場給出最有說服力的答卷之后,你我就能明白理想選擇等待的這段時間,其實要比業績更重要了。
筑牢先入為主的優勢
在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首超50%這一歷史節點下,市場初步形成了“比特理”這樣的競爭格局。
比亞迪有著體量上的領先優勢,今年一季度以58.47萬輛銷量排名全球第一,拉開了和特斯拉之間的距離;特斯拉有著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尤其是在歐美日韓澳新等發達汽車市場;理想則夯實了高端新能源的標簽,連續18個月蟬聯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筑牢了先入為主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觀念。
先入為主到底有多重要?特斯拉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雖然它的做工、“毛坯房”內飾以及一些反人類的設計不符合國人的審美和使用習慣,但就因為出色的三電和智駕,以及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使得其依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吃喝不愁。
而伴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同質化和內卷越來越嚴重,品牌號召力將成為車企的“護城河”和核心差異化優勢,就像奔馳、寶馬和奧迪在豪華燃油車市場的先入為主優勢一樣,現在理想正在做相同的事情。
鑒于新能源車市競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車企后續需要不斷“輸血”,以支撐這個優勢持續下去,這一點似乎更為重要。
在理想一季度財報上,我們能看到其研發費用高達30億元,同比增長64.6%,并且其研發投入也遠高于同期利潤水平。具體表現在智能駕駛方面,按照用戶需求差異化布局AD Max平臺和AD Pro平臺,以及智能空間技術方面,全自研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還有加速建設充電網絡,解決用戶充電焦慮。
在新能源車市進入后50%滲透率時代,能夠看到理想汽車的思路和策略依然清晰,即始終以提升用戶價值為“主航道”,不做絲毫偏離,并且要做大量的工作來疏浚“主航道”,從而讓這艘已小成氣候的大船平穩向前。
堅持長期主義是重點
在理想汽車第一季度財報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其用大篇幅內容講述了穩健和長期主義,這其實更值得解讀。
大家可曾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新能源車市一年比一年卷,車企甚至都到了賣一臺虧十多萬的地步,但還是拼了命要做這件事。
這皆因為新能源汽車與我們國家的戰略綁在了一起,我國有關部門希望借由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對過往汽車行業格局和秩序的重構,進而主導后續的全球汽車產業,成為新時代汽車產業標準的制定者。
八年前的2016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尚不足2%,但當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晉升為絕對的主角,這充分說明我們國家非常善于將資源集中在其想要發展的產業上,在政策以及一系列因素的持續強力推動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最終迎來爆發期,孵化出了類似比亞迪、理想等等能夠與外資相匹敵的汽車品牌,一改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的局面。
這就是業界人士一直在講的當下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底層邏輯,新能源之爭的本質就是未來的國運之爭,企業跟隨國家的戰略做布局,加以努力和拼搏,就能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目前,基于先發優勢,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做到了全球范圍內的領跑,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車銷量TOP20名單中,中國品牌強勢占據了八席,接近于半壁江山,初步的成果已經凸顯出來。
但也不要輕視了這些外資品牌手中握有的技術、資本和人才等優勢,加上歐美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使得中國品牌當下的領先充滿諸多挑戰。而在這種情況下,高舉長期主義,聚焦用戶價值和經營效率的理想汽車,其未來無疑值得期待。
【結語】僅僅用了八年時間,理想汽車便做到了千億營收、百億盈利,比特斯拉少用七年,比比亞迪少用十三年。這一成長速度,顯示了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隨著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首超50%,汽車市場格局面臨重塑,未雨綢繆的理想又一次敏銳地捕捉到了機遇,已經在提前做一系列布局。大膽暢想一番,再過八年時間,理想會交出怎樣一份答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