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支持“直流電”的科學家與支持“交流電”的科學家之間爆發了一場“電流之戰”,兩個陣營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愛迪生和特斯拉。與愛迪生相比,特斯拉在當時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科學家,與早已事業有成、譽滿天下的愛迪生相比,實力可謂是相距甚遠。
至于這場“直流電與交流電大戰”的結果,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雖說如今直流電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相較而言,交流電卻有著更大的優勢,正因于此,特斯拉最終贏得了那場“電流之戰”的勝利,也一躍成為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氣工程師之一,他的名字也得以流傳千古。
無獨有偶,在21世紀的汽車行業當中,同樣也有一家新能源車企對于傳統燃油車企造成了巨大“威脅”,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家車企同樣也叫“特斯拉”(Tesla)。從1886年卡爾·本茨造出第一輛以汽油為燃料的三輪汽車開始,汽車市場的主流能源一直都是燃油,直到特斯拉打造的純電動汽車亮相,才使得汽車行業發生了巨變,以至于眾多老牌車企都不得不快馬加鞭地開始轉型。
因此,客觀來講,特斯拉對于汽車行業的變革有著重大影響,尤其是旗下首款量產車型Model S,更是有著開創性意義。因此,本期的“70年70車”系列報道,將為大家介紹一下Model S的發展歷程。
掙扎求生,馬斯克借勢入局
提到特斯拉,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會想到Elon Musk(埃隆·馬斯克),他作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已經被大家所熟知,也真正做到了陳歐那句:“我為自己代言”。但是,準確來講,特斯拉的創始人其實是Martin Eberhard(馬丁·艾伯哈德)和Marc Tarpenning(馬克·塔彭寧)。
出于對地球變暖的擔憂和對跑車的喜愛,在2003年,馬丁·艾伯哈德與合作伙伴馬克·塔彭寧成立了特斯拉汽車公司,將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硅谷。公司成立之后,這兩位創始人就開始尋找投資和造車所需的材料,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認識了埃隆·馬斯克,也為公司后期的曲折發展埋下了伏筆。
相比較而言,當時的埃隆·馬斯克已經算是小有成就,身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的他,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億萬富翁。雖說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特斯拉,但是埃隆·馬斯克卻對這家公司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決定投資630萬美元,這筆啟動資金,成為特斯拉后期不斷發展壯大的“引信”。
不過,作為一名有著多年管理經驗和成熟經營頭腦的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投資特斯拉并不僅是為了獲得一點“分紅”,而是在投資之前就提出了“出任董事長、擁有公司所有事務決定權”的條件。正是這個要求,才使得埃隆·馬斯克能夠牢牢握緊特斯拉的“船舵”,同時也為日后公司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危難之時,特斯拉握住“稻草”
在獲得融資之后,公司的當務之急肯定就是開展研發、生產工作。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特斯拉在硬件、技術方面的實力相對薄弱,但自開始就將生產標準定得非常高,決定打造一款高端電動汽車。因此,特斯拉在經歷了很多次“被拒絕”后,最終決定與Lotus(路特斯,曾被譯為“蓮花汽車”)公司合作。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開始了以路特斯Elise跑車為基礎的研發工作,首款車型被命名為Roadster。作為特斯拉的首款車型,Roadster采用了Elise的底盤和車身結構,隨后又將整車的外形進行了一定的設計,時至2006年,特斯拉Roadster終于面世了,但是因為缺乏研發經驗,而電動跑車的技術又無從借鑒,因而后期爆發出不少問題。
作為一款高性能跑車,Roadster對于加速性能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如何協調高功率電控系統與變速箱之間的配合,就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甚至一度令馬丁·艾伯哈德對于高性能電動汽車的可行性都產生了懷疑。與此同時,資金匱乏、量產無望的陰云也籠罩在公司周圍,特斯拉遇到了發展瓶頸。
到了2007年,Ze'ev Drori接替馬丁·艾伯哈德出任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并通過改進技術來解決變速箱的問題,使得特斯拉暫時解決了技術方面的難題。與此同時,特斯拉公司的幾位創始人也相繼被迫離職,再加上升級變速箱后新車成本增高、預訂客戶不滿的問題,依舊使得特斯拉的前景一片渺茫,Roadster的量產上市也變得遙遙無期。
在這種情況下,埃隆·馬斯克通過改裝出一款電動smart打動了戴姆勒,獲得了“7000萬美元收購特斯拉10%”的投資,隨后又與豐田簽訂合作協議,在電池及電動發電機方面有了保障,再加上自身投資的6000萬美元資金、拉來的4.65億美元低息貸款,才使得特斯拉獲得喘息,甚至可以說是“富得流油”。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特斯拉才真正開始決定造一款屬于自己的車,它就是Model S。
壓倒優勢,未來不可限量
與第一次“小試牛刀”不同,特斯拉在“暴富”之后并沒有將資金繼續投在Roadster的生產方面,而是轉而研發真正屬于特斯拉的品牌車型。到了2008年,伴隨著前馬自達北美設計總監Franz von Holzhausen(弗朗茨·馮·霍茲豪森)的加入,由他主導外形設計的Model S僅用了半年左右時間就得以正式亮相。
對于特斯拉而言,Model S完完全全算是自己的“親兒子”,因此,特斯拉當然不愿讓別人代工生產。正在這時,通用與豐田在加州弗里蒙特的一家工廠正瀕臨破產,特斯拉當機立斷接下了這家工廠,Model S的生產也被提上了日程。
2012年6月,第一批Model S得以正式交付,它也成為市場上第一款量產豪華電動車。憑借著簡潔的前臉、流暢的車身、新穎的隱藏式門把手設計,Model S獲得了高端消費者的追捧,在2013年還被《Motor Trend》雜志評為“年度車型”,風頭甚至壓過了保時捷911、雷克薩斯GS等車型。
隨后,在2014年年初,Model S 85和P85率先入華,售價分別為73.4萬元、85.25萬元。到了2014年10月,擁有雙電機四驅的Model S終于上市了。該版本有60D、85D、P85D三款車型,其中頂配版本的零百加速為3.3秒、最遠續航里程達到了500km左右,極大地滿足了車主對于車輛的使用需要,在很多性能上甚至遠超傳統燃油跑車。更為重要的是,這款車型首次搭載了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也為如今的電動汽車行業豎起了標桿。
到了2016年4月,2016款款Model S以全新的面貌亮相。與老款車型相比,2016款Model S將前臉黑色封閉格柵與前臉融為一體,在進一步減小風阻的同時,也使得前臉設計更好地融為一個整體,這一設計延續至今仍然不過時,也足以見得特斯拉在設計方面的超強實力。
現如今,Model S作為電動轎跑領域中的“絕對強者”,續航里程已經突破了650km,零百加速最快達到2.6秒,令眾多造車新勢力都可望不可及;再加上特斯拉過硬的電池管理技術和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對車主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這也難怪很多人放著奔馳不買而選擇Model S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1月份,特斯拉全球第四座、亞洲第一座超級工廠的奠基儀式已上海臨港正式舉行,并且有望在年底前就進入量產階段,未來主要生產Model 3、Model Y等車型。伴隨著本土化生產的逐步實施,特斯拉部分車型的售價勢必會有所降低,再加上其過硬的品質優勢,難免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造成不小的壓力。
但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有了特斯拉這條“鯰魚”的加入,相應的也會倒逼中國車企更加努力,雖然會淘汰一批“尾部車企”,但是卻能夠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車企也能夠獲得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因此,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可謂是有利有弊,對于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結語:對于100多年前的“電流之戰”來說,是尼古拉·特斯拉向堅持直流電的愛迪生所發出的挑戰;同樣,在如今的汽車行業中,“特斯拉”也正向傳統燃油車企發起挑戰。
但是,無論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動車,都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差,只不過是誰更適合這個時代。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動車也將迎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
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