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和豐田陸續上了自家首款純電專屬車型——e:NS1和bz4x,純正的電動平臺架構一改以前有點應付的油改電局面,可見兩田終于重視電氣化了。雖然有點晚,但怎么著也算開始了。
不過,對于e:NS1和bz4x,有一些吃瓜群眾在社交媒體吐槽。我瀏覽了一下他們吐槽的點,無外乎外觀、內飾設計沒啥新意,怎么看都感覺有燃油車的影子。比如說e:NS1撞臉XR-V或繽智,bz4x的側面造型讓人想到RAV4。
不吹不黑,相較于一線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甚至其他合資車企,兩田確實保守了一些,新發布的新動車怎么看都有點燃油車的影子,這一點我也承認。尤其是內飾這一塊兒,說實話讓人多少有點失望,總感覺有點放不開。
但由此把兩田的電動車說的一文不值,而把咱們自己的品牌捧上天,其實是有點過于樂觀了,反倒是遮住了一些事實。就像一些頭腦冷靜的人對此點評的那樣,你笑人家太保守,人家笑你不懂車。
比如同樣是最近上市的蔚來ET7,外觀內飾設計的沒得說,氣質、科技拿捏得很到位,網上的熱度自然很高。一些原本準備買5系的人,就是沖著這些嘗鮮了蔚來ET7。
不過,最近在網絡上流傳的這張蔚來ET7“趴窩”照片,卻給大家潑了盆冷水。雖然官方尚未給出原因,但不少業內大咖分析,以及種種跡象表面,轉向失效這種低級錯誤或許跑不了了。
當然了,舉蔚來ET7這個例子,絕非踩蔚來捧兩田。而是想告訴大家,電動車的精髓絕非簡單的畫個濃妝這么簡單,涉及電池、電機、電控、續航精準度、智能輔助駕駛可靠性、NVH及多項安全性等各個領域,門檻并不比燃油車低多少。
或許有人會說了,e:NS1和bz4x剛上市沒多久,你就能保證這兩款車的可靠性依然像燃油車時代那樣變態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這兩款車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不僅是我,換成誰目前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有一點你不得不承認,新能源車技術方面,日系車企有很深厚的積累。
比如說豐田在1997年就開始銷售世界第一款批量生產的混合動力車普銳斯,日產聆風曾是全球量產電動車的先驅,也是全球最為暢銷的電動車。
另外,你可曾知道,日本新能源產業鏈其實相當龐大。例如三電核心領域,包括松下、日本電產、日立汽車、三菱電機、富士電機、東芝和羅姆等等供應商一抓一大把,尤其是電池領域,目前松下在全球的裝機量僅次于寧德時代和LG,并且豐田也正在聯合松下研發固態電池。
對了,卡脖子的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導體供應商,有四家來自于日本,并且日本電產還給廣汽埃安、蔚來、吉利等車企提供電機。
作為一名汽車行業從業者,這些年我見證了咱們中國汽車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幾個一線品牌拿出了讓人贊嘆不絕的車型。與此同時,我也見證了咱們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一日千里,把合資品牌按在地上摩擦,中國品牌絕對有希望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彎道超車。
但喧囂之下,自主品牌更應該冷靜下來,當對手發起進攻的時候,戰略上輕視它戰術上重視它是不是才是上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