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每參加完一場自主品牌新車發布會,都會忍不住發出感嘆,咱們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確實是今非昔比了,完全是360度無死角取得了各種“全球第一”。
尤其前兩天幾場純電新車發布會前后登場,尷尬的事情再度發生,每家品牌高管都大聲說自己是“全球第一”,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一時間犯了難,到底誰才是“第一”?
實事求是的講,現在的汽車圈已經刮起了一陣“自嗨”風,各路車企營銷掌門人都在“暗自較勁”,比拼誰在發布會上“嗓門大”。
華為和小米這樣的科技巨頭就不用說了,出場便駕輕就熟。那些本身就會營銷、會造勢的新勢力快速模仿,實現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那些稍顯“靦腆”的傳統車企也是有樣學樣,短期內已經完成了速成,以至于現在的汽車圈充滿了各種互懟。
喧囂之余,我們不禁要思考這樣一個殘酷的問題,當車企的營銷基本靠嘴的時候,對于消費者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還真得仔細說一說。
頭部財經、科技媒體虎嗅曾在2023年12月30日刊發了一則題為《中國車企的遮羞布,沒人敢撕?》報道,當中提到了編輯在北京城區試駕問界M7的通勤表現,得出的結果為純電續航達成率僅60%,而虧電油耗卻高達9.9L/100km,這和官方公布的5.8L/100km相差甚遠。
虎嗅在文章中還提到了輿論端話題不斷的理想L7,這臺車在中保研的碰撞成績中取得了“全優成績”,但在現實的車禍中卻出現了AB柱完全消失的慘況,引來網友質疑其是否“偷工減料”,把錢用在消費者能看得見的明面上,卻在看不見的層面做減法。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M7和理想L7兩款車都算得上增程混動的熱銷車型,并且兩款車售價都不便宜,價格在30萬元左右。站在花真金白銀買了這兩款車的消費者角度去看,當初發布會上看到的是各種領先,而實際用車卻是另一番場景,這種“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巨大差異,對車主而言斷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股“自嗨”風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是好事,當營銷總在新車發布會上賣力氣的喊出各種“全球第一”,就能引爆銷量端,長期以往會讓車企忘乎所以。大家想一下,當用力去營銷、包裝好一款車就能大賣,誰又會真正在乎實際的真實用車感受?搞清楚這個問題的話,你更能明白當下車市存在的這一亂象。
展望已經到來的2024年,可以預見內卷的程度將更進一步,可謂“沒有最卷,只有更卷”,接下來大家會在各個發布會上看到或聽到熟悉的各種“全球第一”。這時候請大家多留一個心眼,車是給自己買的,少則十多萬多則幾十萬的試錯成本,比手機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且新能源汽車的貶值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