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車市從年頭卷到年尾,但車企內卷的勢頭似乎并沒有停下來,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透過2024年初緊鑼密鼓的各種新車發布會,以及多個品牌打響的“價格戰”來看,“沒有最卷,只有更卷”將是今年車市的主基調。
去年12月17日,在《中國汽車消費白皮書(2023)》首發儀式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主旨演講中對2024年車市做了展望和預判。他認為電動車的普及帶來汽車更新加速,中國4000萬輛汽車年銷量可期,發展空間依然充滿無限想象。
一方面是當下已經能聞到的“硝煙味兒”,2024年車市注定“廝殺”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卻是可以想象到的藍海增量市場,站在風口之上就能一飛沖天。
悲觀主義者喜歡把焦點放在困難方面,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在大形勢面前無能為力。而樂觀主義者則更關注積極方面,他們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各種努力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無論如何,2024年已經是正在進行時,今年和未來的汽車市場注定將是一個更大的舞臺,足夠各大車企在此“一展歌喉”。
新能源是車市創新高的“助推器”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文簡稱中汽協)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預計將達到3000萬輛,同比增長幅度為6.3%。其中,乘用車銷量預計為2350萬輛,商用車銷量預計為650萬輛。
展望2024年,中汽協方面預測,中國市場的汽車總銷量將達到310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銷量約2680萬輛,商用車銷量約42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50萬輛,總體汽車出口量有望達到550萬輛。
對于近些年來中國汽車銷量的躍遷,阿維塔科技副總裁、首席營銷官CMO李鵬程在朋友圈發文表示,2002年其入行時,當年的乘用車年銷量僅126萬輛,到2021年后的歷年銷量數據,比如2023年全年汽車銷量達30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沒有一個數字是當年能想象到的。
崔東樹秘書長從季度增長這一角度解釋了中國汽車銷量的躍遷速度,他表示去年每個季度銷量都比上一季度大幅提升,這并不是原有的增長規律,而是新能源汽車形成了這種增長態勢。
的確,新能源汽車在去年可謂超神般的表現,尤其是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中,出口加新能源成為一大亮點。當自主品牌出口增長百萬,國內增長百萬,也就解釋了自主品牌為什么會越戰越勇了。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新能源車市這么的卷,絕大多數車企都處于虧損的狀態下也要大搞新能源。
對于上述中汽協方面的預測數據,崔秘書長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目前由于電池技術仍然面臨一定的瓶頸,使得去年新能源汽車中的插電混動車型呈現爆發的增長態勢,而隨著超充時代的來臨,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四年仍然有良好的增長表現。
針對此,筆者同步咨詢了汽車行業KOL、汽車十三行創始人王鑫,其對上述預判表示認同。在王鑫看來,當下的新能源汽車不能簡單的看做單一的產業,它更是國家經濟意志的體現,承擔著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任,并且新能源還有能卷的動的空間。另外,新能源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加速超車的機會,其他行業扮演不了這樣的角色。
未來汽車市場有巨大發展空間
中國汽車或者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在哪里?這個行業的潛力到底有多大?眼下是否還是“半山腰”?這些都是網友在社交媒體熱議的話題,自然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在崔東樹秘書長的專題演講中,從汽車保有量這個切入點暢談了這些話題。從當下3.2億輛左右的汽車保有量來看,鑒于電動車趨向于消費電子化,類似于我們當下使用的手機一樣,使得汽車的使用周期較燃油車時代大幅縮短,再加上電氣化時代汽車芯片和電池的換代周期更快,使得未來車輛更新時間變短,這樣一來將加速舊車型淘汰的時間,新車的銷售因此大幅提升。
如果按照十年更新一次車輛這一已經偏保守的節奏來看,現在每年車市銷量規模已經到了3000萬輛,而未來則有走向4000萬輛的巨大空間,并且國內的汽車保有量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到4億輛以上的規模。
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的觀點有些許相似之處,他認為從中國人均GDP超1萬美元和當下機動車21%的保有量來看,距離發達國家60%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及人均GDP超1萬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大約40%的機動車保有量來看,都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這一巨大的市場空間一旦釋放出來,足以填補房地產所導致的缺口。
王志綱還談到了當代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趨勢變化,即在房地產總量絕對過剩的未來,年輕人不再視買房為必選項,他們不愿意為了鋼筋水泥的房子背負沉重的生活壓力,更有的追求一種不被兩室一廳、格子間所限制的數字游民生活。這注定了汽車市場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汽車出行發展的前景極其光明。
不過,未來車市并非全是坦途。王鑫認為2023年的中國車市是“血淋淋”的,當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處于戰略性發展階段,都在用近乎賠錢的方式造車,前期投入巨大,除了比亞迪、特斯拉和理想外,剩下的幾乎都沒有進入一個自負盈虧的過程。因此,“找到盈利點”在未來將變得至關重要,車企必須在技術、產品、服務、渠道,包括后市場的充換電等維度找到適合的商業賽道,尋求一個長期造血的功能。
【結語】無論如何,2024年的車市已經吹響了號角,更具想象空間的車市容量,也在某種層面上注定了2024 年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只是一場單純的商業競爭,更像是一場技術、品質和市場的角逐。當頭部自主、合資以及造車新勢力進一步發力,再加上小米這樣的科技企業攪局,使得這場無硝煙的混戰打得昏天黑地。誰能在2024年底以及可預見的成為車市執牛耳,不妨讓時間給出最終的答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