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即將過去的2023年,“新能源”和“出口”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繞不開的兩個關鍵詞。在“存量時代”的背景下,前者能夠為產品賦予更強的綜合競爭力,而后者則能幫車企開拓出更大的增量空間,對于有抱負的品牌來說,二者在未來的發展中缺一不可。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車企正逐步走上這條道路。就拿今年來說,奇瑞集團邀請千名外賓齊聚上海車展,比亞迪成為首個登陸日本車展的中國品牌,而在上個月底開幕的泰國車展,更是能夠看到包括比亞迪、埃安、深藍、上汽MG等自主品牌的身影。當然,想必不少人都很好奇,在堅定不移地實行“出海戰略”下,自主品牌的表現如何?由乘聯會公布的中國汽車出口海外部分數據追蹤,便給出了答案。
數據顯示,在今年1-10月份中,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24萬輛,增速達58%,預計全年有望突破500萬輛大關。而參照最近五年的數據來看,從2019年至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分別達124萬輛、108萬輛、219萬輛和340萬輛,就整體趨勢而言,中國汽車在穩固國內市場地位的同時,海外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發展。
當然,如果將目光放到單一品牌上,更能感受到中國汽車的增長潛力。其中,位居1-10月份中國汽車海外部分(下同)榜單首位的是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448514輛,僅MG品牌,便貢獻出435730輛。更為難得的是,在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或傳統汽車強國中,上汽集團出口量均達到數萬輛的水平,可以說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緊隨其后,同樣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奇瑞集團,其累計銷量269010輛,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不過,相較于上汽集團率先享受到海外新能源市場的紅利,奇瑞集團出口主銷車型仍是燃油車,多年積攢的技術沉淀,以及超前布局的眼光,造就了奇瑞集團今年的快速發展;海外市場的暢銷,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其在國內市場的口碑。
此外,長城汽車和吉利集團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出口大戶”,二者同期出口量分別為205163輛、169254輛,與位列第五名的長安集團出口68249輛形成斷崖式的優勢。原因不言而喻,長城汽車始終非常注重海外市場,那句“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國外”,便彰顯其破釜沉舟的決心;而吉利集團則早早便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收購沃爾沃、入股戴姆勒,便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此外,江淮集團和比亞迪也實現了出口數萬輛,但相較而言,比亞迪由2022年出口22034輛,再到2023年1-10月出口79389輛,有著明顯的提升。顯然,無論是從產品力,還是發展趨勢層面來看,比亞迪均有望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大的增長潛力,而有了海外市場的助力,無論比亞迪今年是否能夠達成“年銷300萬輛”的目標,未來的市場體量都不容小覷。
除了以上頭部自主品牌以外,包括蔚來、小鵬、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也紛紛上榜,其中表現最出色的當屬哪吒汽車,有1萬余輛之多。相較于銷量數據,擴大海外市場版圖的重要意義在于彰顯品牌力,當然,若無產品優勢和國內銷量支撐的話,出口再早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總的來說,隨著中國汽車整體實力的增強,海外市場再也不是國產車的“禁地”,而出口的區域,也逐步由非洲、南美洲,向行業標準更高、競爭壓力更大的歐洲、北美洲等轉移。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汽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未來全球車市的競爭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