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嘴”又語出驚人了。
正在舉行的2022年粵港澳車展,華為終端BG 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純燃油車時代會迅速結束,現在還買燃油車,就像智能手機時代買功能機。”
他甚至還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在體驗過一些智能座艙產品后,感覺這些用戶體驗設計完全是反人類的、坑爹的設計,體驗差到“心中有一萬頭羊駝在奔涌,想罵人”。
這么大膽、直白和接地氣的語言,再加上余承東在互聯網上的熱度,自然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并且引發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持續討論。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2021年蔚來NIO DAY期間,蔚來創始人李斌也因一句“不明白為什么還有人買油車”的言論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看來兩位造車新勢力大佬想到一起了,都覺得后浪要把前浪打在沙灘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燃油車是否已經過時”這個話題,還會再熱議一陣子。
今天,咱們就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審視一下這個話題。到底余承東的觀點,也就是眼下買油車等于買老年機,是販賣焦慮?還是苦口婆心?
先來看販賣焦慮這一結論。
眾所周知,我們經常說汽車制造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意思是汽車制造涉及所有人類已知工業種類,是所有工業部門的大集合。
雖然汽車電動化時代,發動機、變速箱技術被核心三電技術所取代,并且核心三電技術并非被車企牢牢掌握,而是掌握在眾多分散的專業化公司手中。
只要想造車,從這些公司手里采購就行了,比如電池+驅動+底盤都能買到,就像造手機一樣,從供應商手里買東西就好了。相比傳統燃油車復雜的發動機制造,新能源汽車的門檻確實低了不少。
但這絕不意味著燃油車和老年機劃上等號。要知道,造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資金雄厚外,關鍵零部件技術的掌握、強大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以及強大的研發制造能力等都是關鍵中的關鍵。
比如說安全和質量,包括特斯拉、蔚來和理想在內的一線造車新勢力,旗下車型曾頻發事故及質量問題,諸如前懸架碰撞事故、前懸架下擺臂球頭從球銷脫出、自燃、部分車輛在經受較大的外部沖擊時,前懸架后連桿球頭螺栓會產生初始裂紋等等。
大家想象一下,燃油車已經發展了上百年了,至今仍然不敢說100%安全。百年品牌尚且如此,對于處于品牌構建期的新造車勢力而言更是關鍵。所以,汽車斷然不能理解為另一部手機那么簡單。
再來看苦口婆心這個結論。
就當下市場大趨勢來看,無論是月銷量、同比增長率、市占率以及滲透率等關鍵指標,新能源都像冉冉升起的太陽,勢頭不可阻擋。
現階段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敞開懷抱擁抱同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并且高階售價段位的車型更為明顯。
以筆者的一位朋友為例,他前段時間把自己的那臺奧迪A4L給賣了,轉而加了點錢提了臺小鵬P7。理由就是試駕完P7之后感覺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無論是智能輔助駕駛的便捷度還是整套智能車機的可玩性,再加上整車不俗的做工和品質,都讓他很滿意。
當然,類似筆者朋友的消費者還有很多,現階段很多燃油車的客戶都被新能源給搶走了,這你不得不承認。
就像何小鵬所理解的互聯網汽車,“汽車的互聯網是不是會升級,是不是可以變化, 是不是可以讓你感覺到每個月每個季度都在變化。”
的確,如果說燃油車時代是90%機械件+10%軟件,那現階段的智能汽車就是40%硬件+40%軟件+20%內容,時代確實是變了。
把以上兩個結論綜合起來看,我們要在當中取得一個平衡,那就是新能源固然有它顛覆性的一面,但并不意味著燃油車就是老年機。就像一位網友總結的那樣,余承東diss燃油車,到底誰對誰錯?不如讓子彈飛一會兒。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