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今年3月底,某位汽車博主在社交媒體上曝出了保時捷在中國大陸交付的部分車型取消了電動調節轉向柱,此事隨即在網絡上引發了關注和討論,不少車評人、網紅、用戶和消費者一擁而上,對保時捷展開了聲討。
對于此,保時捷官方給出的原因是芯片短缺,為了不影響交付使用,所以才取消了該功能,并且承諾芯片短缺緩解之后為車主恢復。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但沒想到4月份保時捷中國突然在社交媒體發表了一封致歉信,大致意思是原先承諾的不算了,理由還是芯片短缺加疫情影響。
而更讓車主憤怒的,還有保時捷官方給出的補償,區區2300元代金券,這瞬間點燃了廣大車主和網民的怒火。
面對同樣減配轉向柱的北美市場,保時捷給出了大約3500元人民幣的的補償費用,并且只要芯片到貨,后期直接加裝芯片即可。而到了咱們中國,就給了2300元打發了之,這樣的雙標誰看了不生氣?
于是乎,就有了鬧得沸沸揚揚的保時捷“轉向柱風波”,幾乎全網都在聲討這家超豪華品牌。
一方面,咱們國家是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占到了保時捷2021年全年銷量的三分之一,它在咱們中國賺的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保時捷卻吃我們的飯,砸我們的鍋,并且干了中美市場區別對待這件蠢事兒,這一切都讓人氣憤不已。
面對如此洶涌的輿論,保時捷終于坐不住了,于是我們看到了最終的解決方案。該恢復的恢復,該賠償的賠償,該延長質保的延長質保。不得不說在全網聲討之下,保時捷最終還是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那么,如今已是11月初,距離保時捷“轉向柱風波”事件已經半年有余,這家超豪華品牌如今在中國混得又是怎樣一副模樣?是否為當初的傲嬌付出了代價?
答案是并沒有。公開數據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車銷量排行榜前10名中,保時捷以6.9萬臺的不俗銷量名列第四,僅次于雷克薩斯、奔馳和寶馬,大幅領先奧迪、路虎、MINI、豐田、沃爾沃和斯巴魯。
鑒于保時捷的超豪華品牌定位以及動輒百萬級的售價,說它是整個TOP10榜單里的最大贏家,倒也不為過。更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前三季度銷量實現了同比0.23%的微增長,這也是保時捷累計銷量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
換句話說,經歷了“轉向柱風波”后的保時捷,也不過是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恢復到了正常增長的狀態。
另外,考慮到整個中國進口車市場在前三季度出現了11%的同比下滑,而面對如此略有低迷的市場大環境之下,像保時捷這樣的超豪華品牌居然還能做到正向微增長,確實蠻讓人驚訝的。
不少網友看到這樣的銷量數據也忍不住感嘆,現在終于明白為啥保時捷在三四月份面對輿論的聲討依然傲嬌了,就像網絡上的段子說的那樣,沒有一個女孩能拒絕帕拉梅拉的誘惑,也沒有一個男孩不喜歡保時捷911。被中國消費者慣壞了的保時捷,盡管各種負面新聞一直不斷,但好像時間總能治愈一切一樣,日子久了也就沒有人想起那個曾經萬人唾罵的事件了。
也有人說,保時捷很清楚自己的目標用戶是誰,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叫得歡、罵得爽的人,其實都是一些無所謂的看客,他們只圖一時的口舌之快。等到風平浪靜,又有別的熱點事件之后,一切都回歸到往常。
所以,此時此刻再來問大家文章標題發出的疑問,“轉向柱風波”半年后,保時捷銷量恢復正增長,這說明了啥?或許大家心里都有清晰的答案了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