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保時捷部分車輛減配電動轉向柱”一事成為了汽車界關注度的熱點話題,在很多財經媒體的報道之下,讓這件事受到更大層面的關注。
雖然保時捷中國4月30日在其官網發布了聲明,把鍋甩給了芯片短缺,還表示會積極和客戶溝通,協商合理的解決方案。
但從輿論反饋來看,貌似公眾對保時捷略顯敷衍的聲明并不買賬。尤其看到保時捷拿出了2300元代金券作為補償,而事實上,重新安裝電動轉向柱在4S店的報價為3萬多元,這不禁讓車主大罵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雖然我沒有這個經濟實力成為尊貴的保時捷車主,只能默默地做一名吃瓜群眾來看待這件事,但是站在車主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多多少少肯定會感同身受。
尤其考慮到保時捷去年在中國又賣瘋了,中國市場95671臺新車交付量讓其連續第七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尤其是帕拉梅拉這款車,咱們國家占到保時捷全球銷量的一半!
都說客戶爸爸是無可爭議的上帝,要被百般呵護,明明咱們是保時捷最大的客戶,為啥得到的待遇卻是這樣?
我承認,買保時捷的消費者從來都不是窮人,經濟條件肯定說得過去。但不能因為他們有錢,就成為保時捷欲取欲求的自助取款機。
還有一點也很詭異。雖然2021年缺芯缺得很嚴重,主機廠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對于保時捷來說,其官方公布的2021年營收達到了33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為2327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銷售利潤53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72億元),同比增長27%。
對比一眾自主、合資乃至普通豪華車企,保時捷哪是過的苦日子,分明躺在鈔票鋪滿的一線城市CBD大平層里紙醉金迷。但即便如此,保時捷對于電動轉向柱這樣小的部件都要減配,給人的觀感就像一個年入千億的大企業,卻連法律規定的員工社保都要逃避。
如果沒記錯的話,去年8月末的成都車展,保時捷在發布會現場宣布將在中國設立研發分支,并計劃于2022 年投入使用。
當時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主席奧博穆還動情地說,“中國是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中國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研發分支益處頗多,特別是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并預測中國客戶的需求。”
在不少行業媒體看來,這是保時捷向中國拋出的一顆橄欖枝,研發分支設立之后,下一步有可能就是成立工廠了,未來很有可能國產,大幅降低價格。無論如何,這是保時捷重視中國的體現。
這就是讓世人唏噓不已的地方,口口聲聲說重視中國,背地里卻偷摸搞減配,完全不和用戶商量,保時捷的面具是時候撕下來了。
或許有人會說,你說了這么多,還是影響不了保時捷在中國熱銷的事實。
的確,不排除事件的熱度下來之后,保時捷依然賣得嗷嗷叫的現實。這背后其實也折射出來一個無奈的現實狀況,那就是咱們中國消費者把它給慣壞了,正是這樣,它才能吃我們的飯,砸我們的鍋。
對于此,您有什么觀點和看法?歡迎和我們留言互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