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造車新勢力黑馬到車市笑柄,小牛電動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
去年年底,筆者曾經寫了一篇關于小牛電動的評論文章,當中提到了小牛電動在兩個月時間里發生的巨大轉變,而之所以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罪魁禍首”就是其找來的代工廠大乘汽車。
因為大乘汽車擺爛時間太長,如今遇到了“資質未過審”的難題,而按照工信部2018年的要求,對于停產12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再次生產需要經過工信部的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會被撤銷資質。
說直白一點,小牛電動和大乘汽車已經官宣“懷孕”了,并且開發布會公布了這一喜訊,但無奈的是遇到了“難產”的尷尬處境,這在汽車圈可是開天辟地的荒唐事兒。
不得不說,對于好不容易積累了一定品牌、口碑和人氣的小牛電動來說,這次突發事件是當頭一擊。有道是信任是一切的基礎,當信任缺失的時候,想再建立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然而,對于創辦小牛電動的李一男來說,他或許沒有被困難打倒,在短時間內找到了新的下家。
近期,網絡上流傳著一張自游家NV停在蕪湖奇瑞商用車公司門口的照片,并且有公告顯示安徽蕪湖冒出了個“李氏新能源汽車基地”。這兩則信息聯系起來,自然會讓人想到小牛電動新車的量產或許有那么一絲轉機了。
說到這問題來了,有了奇瑞做白衣騎士,就能拯救走入絕境的小牛電動和李一男嗎?事情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首先要說的是,相比大乘汽車的多年擺爛,奇瑞商用車就要靠譜多了,無論是資質還是制造工藝,都沒有問題。但讓網友們糾結的地方還是有的,比如小牛電動首款車型的價格不便宜,官方指導價飆到了27.88-31.88萬元,并且屬于乘用車的范疇。言外之意,一款定位偏中高端的新能源乘用車,如果在商用車基地生產的話,這品質如何保證?
其次,即便是奇瑞愿意代工,鑒于這是一筆主動送上門的生意,以商業不相信眼淚這個邏輯來看,代工費怕是數目不會少,畢竟白衣騎士不是白當的。參考造車新勢力普遍虧損的行業現狀,即便是后期自游家NV克服各種困難成功量產了,又能賺多少錢?
一個不賺錢的買賣,除非你有不差錢的融資渠道,否則轉不了幾年就得被“拖死”。
再次是產品的競爭力問題。眾所周知,這款車是去年10月8日發布的車型。按照目前的消息來看,能否在今年實現量產都是問題。也就是說,它或將在明年甚至更晚的時間到來。
按照新能源汽車現在的競爭態勢,特斯拉降價領跑,AITO問界和小鵬跟降,火藥味兒相當的濃。據業內人士透露,2023年登場的新能源新車型,保守估計得有三位數。
大家可以想一下,2021年亮相的車,再拖個幾年才能量產,屆時它的競爭力還有多少?或許各位網友看得很清楚。
綜上所述,即便是“難產”的小牛電動喊來奇瑞幫忙,或許也沒什么大的機會了。對于此,你又是怎樣的觀點,歡迎在文末留言互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