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賽力斯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虧損35億元至39.5億元,同比上年減91.9%至116.57%。
雖然虧損勢頭止住了一些,但如果沒記錯的話,攀上華為造車之后,賽力斯三年的時間虧掉了60億元,盈利能力還比不上小康股份時期。
這不禁讓業界質疑,和華為合作到底是不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雖然抱著華為的大腿在新能源車市殺紅了眼,賽力斯的股價在兩年時間里翻了十倍,總市值最高超1200億元。但巨額的虧損卻實實在在的擺在面前,雖說融資端都還比較順利,但面對這樣的虧損,賽力斯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能“挺”到什么時候?這更是一個殘酷的問題。
誠然,相比巨額的虧損,賽力斯在銷量端的乏力,更是眼下更大的隱憂。
以賽力斯和華為聯合發布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問界為例,其曾計劃在2022年達到30萬臺的銷售目標。而為了這個目標,AITO問界在2022年投放了問界M5 EV和問界M7兩款車,使得在售車型提升至3款,就是為了30萬臺的目標而來的。
但沒想到的是,問界M5 EV和問界M7兩款車的表現均不如預期,尤其是問界M7,乘聯會銷量數據庫顯示,最近的2022年12月份銷量只有3957臺,相比競品理想L8的10189臺,差距并不小。
而縱觀整個2022年AITO問界的實際銷量,僅突破了7.5萬臺,相比曾經定下的30萬臺銷量目標,完成率僅有25%。其中,超八成銷量由以往發布的增程版問界M5貢獻。由此可見,2022年的AITO問界混得有多差。
下方表格為2022年頭部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排名,AITO問界不僅沒有追上“蔚小理”,反而被零跑汽車給超越。而25%的銷量目標完成率,也在榜單里排名倒數第一。
2023年年初,特斯拉突然開啟了“自殺式”降價,搶跑的意味很明顯。沒多久,AITO問界也加入了戰局,降幅為2.88-3萬元。
但從近期網絡流傳的2023年1月份部分新能源車企上險量排行榜來看,賽力斯僅有3476臺,這從某種角度上也釋放了一個信息,那就是降價后的AITO問界系列車型,貌似沒有取得想要的效果。
兔年開工伊始,AITO問界M9新車諜照便在互聯網曝光,該車定位高于問界M7,車長預計在5米2左右,不出意外的話會像理想L9一樣提供2+2+2的6座布局。言外之意,這款問界M9就是瞄準理想L9來的,就像問界M7對標的是理想L8一樣。
雖不敢預判問界M9的市場表現,但鑒于問界M7當下并不算出彩的市場表現,業界多少還是不太樂觀。
眾所周知,當銷量好的時候,會掩蓋掉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蔚來和理想,雖然這兩家造車新勢力和賽力斯一樣持續虧損,但節節攀升的銷量還是讓它們在輿論端心里有底,而難以更進一步的賽力斯,就沒那么淡定了。
對了,同樣是虧損,理想和蔚來至少把自己的品牌價值給樹立起來了,而賽力斯則不是這樣。提起AITO問界旗下車型,公眾會不約而同的和華為聯系起來,甚至現在不知道賽力斯是誰的大有人在。
所以,如同不少業內人士說的那樣,華為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華為到底有沒有把賽力斯給“坑了”?或許只有經歷者賽力斯自己才知道。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張興海曾公開表示,“傳統的合資造車方式已經落后,與華為的跨界融合是小康未來堅持的方向,這是一個是否敢于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的問題,即便是BBA來跟小康談合作造車,我都不干。”
當初這句話聽得振奮人心,只是,面對三年虧掉60億,銷量遠遠不如預期的現狀,不知道現在他后不后悔曾經講過的話?
轉載請注明出處。